《帝江》,此词条收录于12/12,仅供参考
帝江又称帝鸿、混沌、浑沌等,是《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描写的远古神兽。 在《山海经》中其形象像...口袋,周身火红色,长着四只翅膀和六条腿,浑浑沌沌看不清头脸,却能歌善舞。帝江也称帝鸿,关于帝鸿的身份,一说是炎帝,二说是黄帝,也有人认为指的是蚩尤。 先秦《山海经·西次三经》是较早记载帝江形象的文献,汉代《神异经》,春秋《左传》等也有关于帝江形象的记载。 “盘古开天辟地” 的神话传说不仅与帝江有关,还与天地形成的起源传说息息相关。
帝江的神话故事给予人们无限的遐想与文学创作空间,激起了后世人们对宇宙起源的探索与思考。庄子受其启发,创作了帝江与倏、忽的故事:南海的帝王倏与北海的帝王忽常常受到浑沌的恩惠,于是倏与忽商量要报答浑沌,想为他凿出七窍,好让他能像其他人一样享受美好事物。他们每天为浑沌凿一窍, 凿到第七天,七窍凿完,混沌就死了。 同时这则故事对人们交友方面起启示作用,提醒人们学会识人,谨慎交友。“混沌”一词在后世常常用来追溯远古,其含义指向“无秩序、远古、无分别”等基本特征。它与“昆仑”古音相同,包含黑暗、圆形、封闭等意义。
1996年,南河滨遗址被发掘,在其崧泽文化遗址和良渚文化遗址中分别发现两件六足陶龟和鸟人神徽图案,被认为与《山海经》中帝江形象相符,是人们对史前神话重新认识的新契机。
帝江的身影也出现在现代文艺、影视、游戏等各个领域。如美术展览作品《帝江颂歌》、龚琳娜歌曲《帝江混沌》、手游《山海经异兽录》等。《捉妖记》中的“胡巴”,《尚气》中的“神兽帝江”,《大鱼海棠》中的帝江等,其原型都来源于中国古代《山海经》里的帝江。受帝江神话影响,“混沌不分”这一成语也被衍生出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